诗人的乡愁

诗人的乡愁

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,故乡情节无处不在,在西游记里,唐太宗送行唐僧西天取经,“御指拾一撮尘土,弹入酒中”,并说“御弟可进此酒:宁恋本乡一捻土,莫爱他乡万两金”,可见故乡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多么厚重。

中华文明有深厚的底蕴,故乡有很多别称和雅称:桑梓、 故园、 乡井、 乡关、 乡邦、 梓里等。乡愁是永不过时的话题,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,都寄着深厚的感情,特别是到了异乡,一封乡书,一句乡音,往往让自己激动不已。从古到今,无数游子和文人对这一主题反复吟唱,最熟悉不过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背诵的就是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。

《静夜思》
李白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李白的另一首诗

《春夜洛城闻笛》

李白
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。

 

每逢传统节日而又出差或在外工作,不能回家,往往脱口而出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来表达对家乡亲人和家人的思念,这句诗出自王维的 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
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王维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连李白都自叹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《黄鹤楼》:

《黄鹤楼》

崔颢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
 

王勃在《滕王阁序》里写: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?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没有写自己思乡,但一句“尽是他乡之客”的背后不正是无尽的乡愁吗。另外还有

  • 柳宗元的“乡禽何事亦来此,令我生心忆桑梓”。
  • 杜甫的”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。
  • 王湾的“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”
  • 白居易的“ 共看明月应垂泪,一夜乡心五处同。”
  • 马致远的一句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,更是是闻之柔肠寸断。
  • 皇帝也同样有故乡情节,刘邦的大风歌何其雄壮: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”

 

我刚工作的那几年,刚刚结婚,新家安在北京,自己大部分时间在深圳工作,父母则在山东老家,家人分散在三地。每年只回山东一两次,一般是春节回去,每次回去,父母都为自己的工作、经济等情况担心,感觉对父母非常愧疚。那个时候,就有一个想法,快点挣钱,在北京再买一套房子,把父母接过来。有一年回家就写了一首律诗:

春节回乡
飘荡京师而事业无成,每每令父母担心家境和事业。心有愧疚。

白驹过隙岁岁忙,风尘满面归故乡。
身心不定飘京畿,事业无成生鬓霜。
垂纶渭水有子牙,持节云中看冯唐。
但有豪情壮志在,定会衣锦见高堂。

乡愁是无法解开的结,是一种愁,也是一种精神财富。后来一次与街坊朋友聚餐吃饭,其中一个哥们老家也是山东的,吃饭中自然就聊起家乡,勾起乡愁。忽然想到苏轼《定风波·赞柔奴》里的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就取其意也写了一首:

与北苑高邻聚餐
入目十分秀, 绕梁三日香。
执箸点佳肴, 推杯荡玉浆。
高声论盛世, 细语话家长。
人生有知己, 何处不故乡。

祝愿家乡越来越美丽,家乡的亲人,同学、朋友和父老乡亲们,健康快乐!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