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孔子的仁恕到佛祖的慈悲
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。从伏羲画卦,周公礼制到百家争鸣,形成和积累了包容万象、博大精深的文明体系。由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,做为华夏固有价值体系的一种表现,是中国最典型、最有影响的学派。从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到修齐治平,不但影响和指导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,也影响了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。
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,它是孔子社会政治、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。仁的本质是爱人,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的准确概括。孔子从多角度阐述仁爱,也体现了仁学思想的系统性和一贯性:
- 子贡问仁,子曰“夫仁者,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。”
- 颜渊问仁,子曰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
- 樊迟第一次问仁,子曰:”爱人。”
- 樊迟第二次问仁,子曰:“仁者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”
- 樊迟第三次问仁,子曰:”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
- 仲弓问仁。子曰:“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;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
- 子曰:“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
- 子张问仁于孔子。子曰: “能行五者于天下,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
“恕”是儒家运用仁爱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。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可见恕字对修身的重要指导作用。如心为恕,“如”,就是顺从的意思。顺从本有的仁爱之心去对待事物,处理事情就是“恕”。《说文》中这样描述:“恕,仁也”。宽恕别人,就是解放自己,还心灵一份纯静。与宽恕别人同样重要的是宽恕自己——喜爱自己,接受自己。
说到仁和恕,就感觉有点慈悲的味道了。老子在道德经里讲 :“吾有三宝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”。对佛法而言,那更不用说了,我佛慈悲,慈悲为怀,“所有善根,慈为根本”。
老子,孔子和释迦牟尼佛祖,开创了道、儒、释三教,三教的交集,如同他们三人几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一样重叠。有对联云:
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,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
又有诗云:
一儒一道一释流
三子各话万千秋
到底说了什么话
一字真言笑不休